正气内实,邪不能争,则便汗出而不发战。诸药未即用者,候天中风。
伏饮则平素痰气内结,先已暗损胸中之阳,水饮外入,挟痰而伏匿于大气难到之所,流注于中州要害之地,随经深藏结穴,阻抑阳气上升之路,较之留饮更胜十倍矣。若邪气之入也,而正气不与之争,但热而无寒也。
背恶寒者,阳气不足,阴寒气盛故也。一云、阳不足,则阴邪出表而与之争,故阴胜而为寒,阴不足,则阳邪入里而与之争故阳胜而为热。
披篇按文之间急疾,又《经》治取艾作炷之处要穴易迷,是以头面手足胸胁腹背各随其处,尽抄其穴,主治之法,略注穴下,针灸之例,详附条末,专依轩宫之正经,兼拾诸家之别说,唯恐轻以愚憨之思,猥乱圣贤之踪,庸误乱圣旨,譬犹夏蛾之自迷灯,秋蝉之不知雪矣。按:疟症《内经》有十二经之分,寒温瘅之辨。
令如膏凡用桂、浓朴、杜仲、秦皮、木兰辈,皆削去上虚软甲错皮,取里有味者称之。在别走上一寸一空,在膝下五寸。
不瘥,更合三四剂,必佳。如人身自腹以上为天,腹之下为地,人身之气,自足之涌泉而起,至于头顶,又降而下,循环不穷。